2018年,整个餐饮行业都在唱衰,那2019年,餐饮业到底何去何从?
关于2019年餐饮业的3个预判。
有人说,明年餐饮业越来越多散户将离场;
有人说,餐饮业开始迈入低利润的成熟期;
还有人说,明年其他行业“挤压”出的人会大量涌入餐饮业,带来别样生机;
2019年,餐饮业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?
冰与火
一边是各种倒闭,一边是肆意扩店
2018年的最近一个月,周围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息。
正餐的纯利下降至8%,甚至5%,行业营收普遍降幅达20%。
这段时间,不少餐饮人头上似乎都笼罩着不详的阴云,对明天充满忐忑。
一面是冰,一面是火?很多餐饮人可能都穿不透眼前的迷雾,明年餐饮业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?
趋势1 餐饮开始迈入低利润的成熟期
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对餐饮的管控不断加强,一方面是食材、房租、人工、管理、装修、营销等成本不断上涨,不少餐饮老板抱怨,餐饮利润越来越低。
但食干家餐饮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曾晖却指出,目前稍微规范餐企的基本利润率在15%-20%(部分品类和城市会略低或略高)。
从整个商业来看,是超过大多数行业的,而且餐饮又不是一次性投资的行业。
但5年前的综合成本几乎只有今天的50%,甚至更低,而现在还能有15%-20%利润率(你说几年前多赚钱)。
再看看香港、日本、台湾等地,餐企大多数利润率不到15%甚至低于10%。在当地,餐饮属于中长期投资,而不像今天有些老板,恨不得三五个月回本。
综合成本上涨,行业各项制度监管规范,也代表了餐饮开始迈入成熟期,也是每个行业都必然经历的商业规律。
“行业成熟的最大特征之一,就是结束暴利,回归常利。客观估计,再过3~5年,餐饮净利润应该在10~15%。”
合理利润跟性价比其实是异曲同工 。
趋势2 餐饮经营越来越规范化、职业化
如果上个五年,餐饮难做的最大源头是“变革和竞争 ”。那么,下个五年的最大挑战就是“规范和成本 ”。
“剑已出鞘! ”一位餐饮老板说,前一段时间,北京市海淀区税务部门发布《终止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公告》,自2019年1月1日,个体工商户征收方式转为查账征收。
“规范经营的成本越来越高,餐饮个体户会被淘汰或者边缘化。 ”
多位餐饮老板都预言,未来将是专业选手的时代。 坚守美食的手艺人依然存在,反而会越来越出色。但主流市场一定是公司化、连锁化、品牌化专业选手的赛场。
餐饮行业已经开始由曾经的“产品驱动”时代,进入现在的“营销驱动”时代,接下来,一定会进入“管理驱动”时代。
什么叫管理驱动?就是依靠精细化服务来赢得客人的反复消费。
目前,餐饮业已经从做经营、打品牌,走向了拼管理的新阶段。
精益思想才是帮助企业度过这个冬天的《易筋经》。
没有精益管理做支持的品牌,再怎么做,都是在用自行车妄想跑出高铁速度。
而这也是大多数散户所不具备的专业生存技能,离场将不可避免。
创业者对项目需要有个长期理性的规划,预估一年回本期,就计划一年半,追求合理利润,规范企业,安全经营。
“对于致力干场大事业的创业者来说,未来是最好的时代。 ”
趋势3 跨界餐饮人将搅动繁荣行业
与看衰者的判断不同,有一些餐饮人对明年持乐观心态。
“明年餐饮会继续延续增长势头,甚至速度会更快,因为其他行业的艰难会‘挤压’出很多人,这些人找不到其他去处,他们看到能做的,确实能赚钱,觉得搞得定的,可能就是餐饮了。因此,进入餐饮的新手会更多。”
竞争更激烈是可预料的,乱象也会更多,但乱象之中必有新现象 ,这不是餐饮业值得期待的吗?
第一个方面 ,从人才的角度,大量其他行业的精英进入餐饮业,高素质、高学历从业者越来越多 ,对餐饮业整体来说肯定有好处。
第二个方面 ,中国前20年是互联网经济时代,已经把人的注意力从线下吸引到了线上,然后形成了阿里和腾讯两大商业集团,线上流量红利基本已经被吃光了。
那么接下来必然的一个转折,就是怎样把线上的客流往线下引,这种情况下就会大量反哺线下的实体行业。
“餐饮无疑是线下消费频次最高,黏性最强,承接消费需求最好的行业。所以说,目前的经济环境会导致流量和科技公司关注到餐饮 。”
第三个方面 ,相比其他行业,餐饮还属于高利润行业 。比如家具、服装行业、制造业等,净利润率只有6%左右。所以说,餐饮业还有大量竞争空间,容纳足够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市场。
餐饮业接下来的艰难是相对的,是从纵向来看的,但横向来看,接下来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。
小结
2012年,八项规定出台后,餐饮业迎来了一次分水岭。
仿佛一夜寒风,大潮退去,一边是高端餐饮变身裸泳者的尴尬,一边是行业外更多人开始冲上餐饮这片沙滩淘金,他们以降维者的姿态,携互联网技术和跨界思维,怀揣创业的激情汹涌来袭。
无疑,2019年,餐饮业将再次迎来发展的分水岭。
但餐饮的体量实在太大了,能意识到形势,并愿意跟随步伐前进的是少数。绝大多数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,每天被自己门店的经营数据整得晕头转向,等到趋势变成普遍现状时才后知后觉。
所以,趋势一般都是区域性发起,慢慢辐射到全国。
最后送给各位看官一个20年前的预言:
“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,非常痛苦,我估计再过10年,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,垮台的垮台,成长的成长。 ”——经济学家魏杰,摘自《南方周末1997年2月21日》